商用車市場增長 汽車零部件上市公司披露2020年年報

  • 發表于: 2021-05-24 15:40:24 來源:中國汽車報網

隨著國內上市公司2020年報悉數出爐,多家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的經營業績被詳盡披露。相應地,行業及細分市場去年的發展情況也通過這一獨特的視角,再次展示在人們視野中。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國及全球其他市場經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經濟發展遭遇嚴峻考驗。這一年,全國上下同舟共濟,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在有序復工復產后,中國GDP同比增速由負轉正,經濟發展繼續迸發出蓬勃活力。同時,“新四化”大勢驅動我國汽車行業闊步向前。這其中,零部件行業如何應對疫情大考?如何推進轉型升級?不妨讓我們從上市公司2020年報中尋找發展軌跡。

近期,汽車零部件上市公司陸續發布2020年報,行業迎來了交“答卷”的最終時刻。

2020年是新冠肺炎疫情壓力頗大的一年,上半年給整個行業帶來巨大沖擊。回顧去年國內汽車行業發展歷程,整體銷量在一季度出現史無前例的斷崖式下跌,同比跌幅接近50%。然而,包括汽車及零部件行業在內的全國各行各業眾志成城,使疫情防控取得了階段性勝利,汽車市場逐漸得以恢復,新車單月銷量同比增幅節節攀升。

在此大背景之下,零部件企業也經歷了停產、復工,并迎來恢復性增長。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濰柴動力、華域汽車營收超千億元,(統計在內的以營收計)排名其后的前16家零部件上市公司營收也均超百億元。而(以營收計)排名前20的零部件上市公司中,10家企業營收實現同比增長,11家企業凈利潤實現同比增長。疫情和外部環境雙重不利因素,加劇了零部件企業安全供應和降本增效、產業鏈本地化、新技術投資、產品結構轉型的壓力。

【發動機行業受益】 商用車市場增長 排放升級成為新驅動

2020年,受國三車淘汰、治超加嚴及基建投資等因素的拉動,我國商用車市場呈現大幅增長。據了解,2020年,商用車產銷分別完成523.1萬輛和513.3萬輛,首超500萬輛,創歷史新高,同比分別增長20.0%和18.7%,產量增幅比上年提高18.1個百分點,銷量增速比上年實現了由負轉正。商用車市場尤其重卡市場的強勁增長,也讓不少發動機企業實現了逆勢上揚。

作為內燃機行業的龍頭,濰柴動力2020年報顯示,濰柴動力營業收入為1974.91億元,同比增長13.2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下同)凈利潤92.07億元,同比增長1.12%;濰柴動力累計銷售發動機近100萬臺,同比增長32.2%,報告期內,動力系統業務再創歷史新高。

據了解,濰柴動力持續升級“N+H+M”新一代高端平臺,WP8、WP10.5H、N系列等產品市場表現優異,累計銷量呈指數級增長,N系列產品高原動力、整車油耗等性能實現大幅優化,對標世界最先進指標的H系列全新平臺產品開發項目、挑戰全球一流的大缸徑發動機項目等,均取得突破性進展,天然氣發動機產品可靠性進一步提升,高熱效率及零排放柴油機技術研究深入推進;全系列發動機已達到國六b排放標準,將在新一輪排放升級中牢牢占據領先優勢。2020年9月,濰柴動力還發布了全球首款突破50%熱效率的商業化柴油機,成為重要的行業性事件,解決了高效燃燒、低傳熱、高可靠性、低摩擦損耗、低污染物排放、智能控制等一系列世界級難題。

2020年,云內動力、上柴股份、全柴動力等主要發動機企業也均實現了大幅增長。其中,作為國內多缸小缸徑柴油發動機的代表企業之一,2020年,云內動力實現營業總收入100.09億元,同比增長46.97%;凈利潤2.26億元,同比增長21.26%,產銷量位居市場前列,全年累計銷售各型號發動機超61萬臺,同比增長45.40%。

據了解,隨著國家環保政策日趨嚴格和排放標準持續升級,云內動力緊密圍繞市場需求和消費場景的變化趨勢,加快產品優化升級和結構調整,繼續在車用國六等產品開發保持較高投入,輕量化、油耗經濟性、新產品開發等方面均取得積極進展,持續優化各項性能指標。

2020年,東安動力憑借高利潤增長率在各發動機企業中脫穎而出。報告期內,東安動力實現營業收入33.85億元,同比增長74.56%;實現凈利潤0.39億元,同比增長271.22%。據悉,受益于輕型商用車市場創歷史新高和新能源汽車市場逆勢上揚,2020年,東安動力的主要客戶需求均大幅增加,全年銷售發動機38.51萬臺,同比增加56.05%。為順應汽車市場發展的新趨勢、滿足節能減排的需求,東安動力堅持傳統動力升級與新能源汽車動力開發并重的產品開發思路,在鞏固福田、東風等輕型商用車市場的龍頭地位的同時,快速搶占新能源汽車市場,全力爭取新項目,加強N18/N20等發動機產品的市場推廣。

內燃機行業市場需求受宏觀經濟周期、國家產業政策和投資政策影響。受益于汽車市場復蘇,特別是商用車市場快速增長,2020年多家發動機上市公司的業績表現都可圈可點。而從長遠來看,內燃機行業發展迅速,產品結構不斷優化,新技術應用加速。面對日益嚴峻的能源危機和環保訴求,世界各國都制定了嚴格的污染物排放和燃油消耗率法規,促使發動機廠商及零部件供應商不斷改進技術,向高效、節能、環保的方向發展??梢韵胍?,發動機廠商及零部件供應商的轉型升級,將為自身的業績提升帶來新的動能。

【動力電池行業】 市場保持熱度 頭部企業爭奪戰加劇

2020年,為降低疫情影響,促進汽車消費,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關于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將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實施期限延長至2022年底,并提前明確2021年、2022年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退坡幅度,穩定市場預期。此外,國家相關部門也出臺了全方位的支持政策,如降低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準入門檻、明確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加快充/換電站的建設等,基本覆蓋新能源汽車整個生命周期。

新能源汽車市場實現恢復與增長,動力電池裝機也實現小幅增長。根據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數據,2020年,國內動力電池裝機量約為62.85GWh,同比上升約1%。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零部件供應商,動力電池企業整體看來扛住了壓力,寧德時代、比亞迪、天能股份、億緯鋰能等企業凈利潤超10億元,同時,多家動力電池企業對2021年營收增長率有著積極的預期。

寧德時代2020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收503.19億元,同比增長9.90%;凈利潤55.83億元,同比增長22.43%。動力電池系統、儲能系統、鋰電池材料等三大板塊成為其營收的主要來源,其中,動力電池系統銷售收入為394.26億元,同比增長2.18%。截至2020年年底,寧德時代在建產能為77.50GWh,并開始了大規模擴產計劃。去年12月,寧德時代發布公告稱,擬投資不超390億元建設三個動力電池制造基地,預計今年其動力電池產能將出現大幅增長。

國軒高科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67.24億元,同比增長35.60%;凈利潤1.59億元,同比上升192.02%。除了在產品、技術、客戶、管理等方面繼續深耕外,去年國軒高科還完成18.5億元國軒轉債上市交易,引入大眾集團11億歐元投資,正式開啟戰略合作,并借此宣傳公司戰略方向和產品價值,增強公司資本競爭力。

不過,作為國內動力電池科創板“第一股”,2020年孚能科技營收11.29億元,同比下降54.29%;凈利潤為-3.31億元,同比下降352.24%。對于具體原因,孚能科技給出解釋,2020年上半年,疫情導致本來在2019年主供的幾款車型需求大幅減少,到了下半年,由于整車廠產品的更新換代,出現了相繼停產的現象,這直接導致孚能科技2020年度主營業務大幅縮水。

據統計,2020年我國頭部動力電池企業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裝機電量前15家企業裝機總電量60.5GWh,占整體裝機電量的比例為96.33%,較2019年的92.78%提升3.6個百分點。與此同時,整車市場分化、原材料漲價、成本降低、提高產品性能的因素和訴求也對動力電池企業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這意味著行業洗牌加速,一場優勝劣汰的市場爭奪戰將越戰越酣,動力電池企業必須從各方面著手夯實和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加強風險意識,步步為營。

【汽車電子行業】 從智能座艙切入 智能化產品升級提速

隨著“新四化”的持續推進,汽車電子產品仍將保持快速發展,行業成長空間較大,而且呈現出向自動駕駛、智能網聯等高附加值領域轉移的跡象。長期來看,隨著自動駕駛的普及,智能汽車生態較傳統汽車將發生很大變化。汽車座艙與辦公、生活場景可以完全打通,同時具備生活、工作和學習的功能,改變當前的汽車生態。

因此,以原有的影音娛樂技術積累逐步轉移至智能座艙領域,成為多家汽車電子企業的共同選擇,也是智能網聯汽車時代的必然需求。汽車電子供應商要向客戶提供更加復雜以及更多交互的車內智能整體解決方案。

均勝電子研發的新型智能座艙系統已結合座艙電子、主動安全、智能車聯電子及出行服務軟件等領域技術。與以往產品相比,新系統從傳統的按鈕、旋鈕式的單一交互,升級為具備智能化、主動安全、全液晶儀表、HUD等特性的,同時能夠接入各大互聯網公司服務生態的座艙系統。智能座艙系統還搭載了車路協同V2X技術,為與自動駕駛系統的結合打下基礎。

2020年,德賽西威量產了基于Hypervisor架構的新一代智能座艙,該座艙域控制器采用了QNX Hypervisor和QNX Neutrino實時操作系統(RTOS),搭載公司最新的AR導航功能。據悉,德賽西威的多屏智能座艙產品已在廣汽乘用車、長城、長安等多款車型上規?;涮琢慨a,融合座艙產品及座艙域控制器正步入規?;N售快速提升的新階段。

汽車電子產品具有科技含量高、技術復雜的特點,產品研發和技術創新是汽車電子企業持續、快速、穩定發展的重要基石。汽車電子企業也在自動駕駛等先進領域不斷深入。亞太股份在原有雙控雙冗余EPB的基礎上,開發了高配版雙控雙冗余EPB,支持CANFD、功能安全等級達到ASIL C,高配版雙控雙冗余EPB已得到整車企業的定點,目前正在開發中。此外,該公司自主開發的盲區監測系統、融合超聲波雷達和360°環視系統的自動泊車也都完成了量產開發工作,打造智能汽車環境感知+主動安全控制+移動互聯的無人駕駛產業鏈。2021年,亞太股份將會發布全新一代智能駕駛產品。

值得關注的是,汽車電子整車占比將持續提升,未來一段時期汽車電子將保持較高的增長率;技術迭代加快、集成度持續提升;新進入的企業越來越多,競爭將趨向多元、復雜和國際化。越來越多的跨界“選手”依托其大數據、物聯網的優勢、先進的技術、雄厚的資本,成為“新四化”汽車市場供應商中的“潛力股”。因此,傳統汽車供應商加快了轉型升級的步伐,行業競爭愈加激烈,優勝劣汰成為這一新階段最為明顯的特征。

不過,受到疫情沖擊,汽車電子上市公司2020年業績表現差強人意。其中,均勝電子實現營收478.9億元,同比下降22.38%,實現凈利潤6.16億元,同比下降34.45%;華陽股份實現營收33.74億元,同比微降0.27%,實現凈利潤1.81億元,同比增長143.04%;德賽西威實現營收67.99億元,同比增長27.39%,實現凈利潤5.18億元,同比增長77.36%。

【汽車輪胎、玻璃行業】 頭部企業整體向好 齊力聚焦高質量發展

2020年,得益于對疫情的有效防控,中國經濟快速回暖,輪胎行業完成情況好于預期。據中國橡膠工業協會輪胎分會初步統計,全國汽車外胎總產量微降2.8%,頭部企業產銷量均實現了增長并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據統計,頭部輪胎上市公司去年營收與凈利普遍增長明顯,這也從側面反映出輪胎行業集中度越來越高。2020年,玲瓏輪胎實現營收183.83億元,同比增長7.1%,實現凈利潤22.2億元,同比增長33.13%;賽輪輪胎實現營收154.05億元,同比增長1.83%,實現凈利潤14.91億元,同比增長24.79%。

全球輪胎行業受市場競爭加劇、疫情影響及產業結構優化等因素影響,優勝劣汰進一步加快。特別是海外疫情蔓延導致生產中斷、需求滑坡,引發國際輪胎巨頭經營狀況大幅下滑,這也給自主輪胎企業加速發展帶來機會。

目前,乘用車輪胎前裝市場基本被外資品牌壟斷,自主品牌占比較低,未來國產替代會成為趨勢,將帶來巨大的市場空間。同時,隨著中國新增車輛陸續到達換胎周期,未來零售需求增速有望提升。

同時,國內頭部輪胎企業越來越重視產品的性能與研發,并不斷投資擴產中高端產品產能。子午線、無內胎、抗濕滑、低滾動阻力等高性能輪胎在輪胎中所占比例不斷加大,隨著國家“雙碳”目標的提出,輪胎輕量化、綠色環保、節能、低噪音、高安全、高里程、缺氣保用、智能化、回收再利用已成為汽車輪胎發展的主流。

在新技術、新產品研發上,頭部企業也走在了前列。玲瓏輪胎完成建設并試運行蒲公英橡膠百噸級提取線,并深入研究應用開發石墨烯和水滑石等重點新材料。賽輪輪胎近年來不斷加大投入,并研發出多款高技術型明星產品。公司研發生產的SDR1系列輪胎成為國內首個通過德國TüV MARK認證的全鋼子午線輪胎。

不過,當前輪胎企業仍面臨勞動強度大、生產工藝復雜等問題,還需進一步提升智能化水平,實現輪胎行業智能化轉型升級。

“新四化”的趨勢在對汽車玻璃提出新需求的同時,也為這一細分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新技術的運用推動汽車玻璃朝著“安全舒適、節能環保、造型美觀、智能集成”方向發展,附加值在不斷地提升。汽車玻璃行業的頭部企業福耀玻璃表示,將豐富產品線,優化產品結構,提升產品附加值,如包邊產品、抬頭顯示玻璃、隔音玻璃、憎水玻璃、調光玻璃、鍍膜玻璃、超紫外隔絕玻璃等,為全球客戶提供更全面的產品解決方案和服務。(趙玲玲 武新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