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資本邦了解到,截至9月30日,年內險資(各類保險機構)合計調研上市公司達4356次,比去年同期的3149次多出38%。
其中,國壽養老、平安養老、長江養老、國華人壽、前海人壽、太平養老、人保養老、友邦保險、國壽股份、亞太財險等調研次數均超過100次,排名前三的3家養老險公司調研總次數達994次。
與此同時,非養老險類保險公司調研上市公司的頻度也有明顯上升。如國華人壽去年同期調研113次,今年至今已調研194次;友邦保險調研總次數也從去年同期的64次升至今年的116次。
從個股的行業屬性上看,險資今年調研的個股主要分布在醫療保健、生物科技、電子元件、半導體等多個行業,保險公司及保險資管公司調研最多的前十家上市公司主要來自半導體產品設備、醫療保健、電子設備、通信等行業。
值得注意的是,三季度險資調研次數為1812次,較二季度的1598次增加13.39%;但9月當月險資調研次數僅313次,較8月份的1112次環比下降71.85%。這或與保險資金的投資節奏有關。“已經在分析明年的周期運行趨勢了。”一家保險機構的投資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