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科特派”
黃俻華:把科技服務送到養殖戶身邊
(資料圖)
科技日報記者 劉昊
前段時間,家里養的小牛腹瀉,用藥幾天都沒見效,這讓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富川瑤族自治縣麥嶺鎮秀林村肉牛養殖戶唐天生很是頭疼。
“這是小牛白痢腹瀉,死亡率可達80%以上,要早治,否則牛會因虛脫或繼發肺炎而死。要馬上使用抗菌藥,酌情內服益生菌調整腸道微生態平衡?!?月30日,接到求助信息的廣西賀州市水產畜牧站高級畜牧師黃俻華,在電話中給唐天生分析了病情,并提供了治療方案。
黃俻華(左一)在指導農戶種植香芋。受訪者供圖
“黃老師完全沒有架子,很隨和,關鍵是很快幫我們解決了大問題?!碧铺焐钣懈杏|地說。
這些年來,黃俻華教農民養殖,帶領大家致富,把辛勤的汗水灑在養殖場和田間地頭上,讓科技成果轉化為農民的笑臉。“把科技服務送到養殖戶身邊,給農民帶來實實在在的效益,讓農民富起來,鄉村美起來,這是我作為鄉村科技特派員的愿望。”黃俻華說。
推廣技術、起草規劃、編寫冊子,帶動農民共同致富
村民黃倫平是賀州市八步區仁義鎮大洞村的肉牛養殖戶,以前缺乏養殖技術,養殖沒效益,一直虧本。2017年,在黃俻華的技術服務和指導下,黃倫平對肉牛進行消毒、驅蟲、免疫接種、飼料配合等科學飼養管理,當年就實現了脫貧。
“我現在是黃老師的固定科技服務對象,每年出欄肉牛8到12頭,光是養殖肉牛每年的收入就有五六萬元。”黃倫平說。
“在肉牛養殖中如何進行免疫接種?”“怎樣制作肉牛青貯飼料?”“如何防治小牛腹瀉?”……這些年來,黃俻華堅持與農民面對面,開展產業咨詢和手把手的技術指導。
近年來,黃俻華大力推廣肉牛現代生態養殖技術、豬生態養殖模式及關鍵技術、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等生態養殖技術,共帶動農戶1843戶,戶均年增收3.51萬元,解決貧困戶就業人數1035人,人均年增收3.89萬元,取得了明顯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作為科技特派員,黃俻華不僅大力推廣重大農業技術,他還參與起草7項賀州市畜牧生產、推廣方面的規劃、方案和試驗示范,編寫了《賀州市畜禽生態養殖暨糞污資源化利用技術》宣傳冊,向農民宣傳科學知識,幫助養殖戶解決技術上的難題。
近年來,黃俻華開展了“肉牛生態養殖技術研究與示范推廣培訓班”等養殖技術培訓20場(次),共培訓養殖戶1300多人次,輻射帶動2萬多人次。通過指導和培訓,他使養殖戶基本掌握了畜禽飼養管理、繁育及疫病防控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培養了一批養殖能手。
“以前,很多農民養殖畜禽都是用傳統的方式,經濟效益較低,而且對環境的破壞也比較大。我們對他們進行技能培訓,讓養殖戶掌握生態養殖技術,讓養殖能手輻射帶動更多農民共同致富?!秉S俻華笑著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立足特色、建立基地、創新模式,助力當地產業振興
2022年5月中下旬,賀州市持續降雨,晴雨相間和高溫多濕天氣對農作物生長非常不利,同時也加重了農作物病蟲害的發生。
“你們有時間來看看嗎?我們種的芋頭染上了病害。”一天中午,賀州市八步區里松鎮香芋種植大戶朱小芹給黃俻華發來了求助信息。
作為賀州市鄉村科技特派員八步區香芋產業技術指導組副組長,黃俻華連忙組織鄉村科技特派員技術小組趕赴里松鎮開展病情調查和生產科技助農服務,并提出了在香芋疫病區加強田間管理和病蟲害防控等建議措施。
在賀州市,黃俻華不僅是“黃老師”,還是“科團長”。作為廣西鄉村科技特派員產業科技服務團家禽分團長,黃俻華不斷創新基層農技推廣模式,助力產業振興。
賀州市地處桂粵湘三?。▍^)接合部,毗鄰粵港澳大灣區。近年來,賀州圍繞供應粵港澳大灣區市場,大力實施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建設。
當地為此堅持以市場為導向,選擇市場潛力大、科技水平相對較高的特色產業為切入點,開發信都三黃雞等本地特色產業,建立示范基地,培育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建立“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科技特派員”的產業發展模式,帶動農民養殖致富。
在黃俻華的帶動下,鄉村科技特派員產業科技服務團賀州家禽分團圍繞賀州市八步區仁義鎮主導產業信都三黃雞養殖開展科技幫扶工作,以仁義鎮所轄龍頭企業賀州市仁信家禽養殖有限公司、賀州市鐘信種養專業合作社為載體,聯結100多戶農戶發展信都三黃雞特色產業。2022年,該公司出欄肉雞100萬羽,養殖戶戶均增收5萬多元。
“要采用常規培育與分子輔助選擇相結合及家系培育等方法,對信都三黃雞肉用生長性能、產蛋生產性能、體型外貌等性狀進行綜合培育。”前段時間,黃俻華再次來到賀州市仁信家禽養殖有限公司開展服務,并提出了技術建議。
“經過溝通,我們與該公司達成了向科技部門共同申報建設賀州市信都三黃雞育種技術研究中心的共識,通過幫助公司較大幅度提高育種效率和技術水平,進而提高種雞生產水平和健康水平,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黃俻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