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熱議:苗圩:新能源汽車整體不存在產能過剩問題,增程和插混會長期存在

  • 發表于: 2023-02-20 11:31:00 來源:愛卡汽車網

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帶動這一領域產業投資的火熱。車企抓緊建設新產能,不少跨界企業加入造車大軍。同時,地方政府也加快招商引資,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


(資料圖)

這難免會讓人擔憂,未來新能源汽車產能是否會過剩?

2月17日,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苗圩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表示:“從總體上看,新能源汽車產能在中國目前階段不存在過剩。但是不能一概而論,有些地區可能產能過剩,有些企業也是產能過剩,想要平均達到80%的產能利用率,也不是各個企業齊步走。”

苗圩解釋,當前新能源汽車正處在一個高速增長的階段,如果不提前做好產能準備,到時候供不應求,可能會漲價。事實上,如果沒有2021年年底1000萬輛的產能,2022年就很難取得70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成績。

今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很可能會超過30%至900萬輛,按80%的產能利用率計算,則需要1120萬輛產能。

總體而言,市場經濟就是過剩經濟,只有過剩才有競爭。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可以利好用戶,價格在不斷地下降,產品不斷地提高,體驗會越來越好。

他指出,新能源汽車對燃油汽車是替代關系,真正要控制的是燃油車過剩,怎樣把過剩的燃油車產能轉化為新能源汽車,并利用好、處理好,才是當下面臨的主要問題。

不過,他也表示,新能源汽車產能不存在過剩是從全國市場總體來看,地區新能源汽車產能可能是過剩的,有些企業也有產能過剩現象。現在的100多家新能源汽車企業在競爭當中一定會優勝劣汰,最后集中到幾家頭部企業,也不斷有新進入者要新上產能。

至于利用產能過剩來控制準入問題,苗圩認為,這是南轅北轍。

針對不同的企業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來防止產能過剩。針對已有的這些新能源汽車資質的企業,在新上產能的時候,需要考察現在的產能利用率是多少;而對于從來沒造過車又想造車的造車新勢力,可以借鑒證監會的注冊制改革的相關思路。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多個地方政府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地方政府發力新能源汽車產業,有一些成功的案例,但也出現了一系列問題。

他認為,地方政府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一定要很好地總結一下前期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不要重復已經犯過的錯誤。

地方政府財政出錢,吸引社會資本建立產業投資基金,是一個很好的利用財政進行風險投資的方式,但是不能作為第一大股東,因為不懂汽車,也不會管理汽車。他建議,地方政府如果要做風險投資,最好也不要做領投而做跟投,這樣就可以規避風險。

除了產能問題,苗圩也對當下一些新能源市場一些熱門話題做了回答,比如關于燃油車禁售。

苗圩認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大大超出了我們的預期,提前完成了之前制定的目標,達到 50% 滲透率不需要到 2035 年,甚至不需要到 2030 年。目前我們并沒有具體的停售燃油車計劃,但有大致的時間節點,新能源和燃油車此消彼長是必然趨勢。

目前社會充電樁建設雖然有不錯的發展,但除了大中城市,很多地區充電設施還不健全,補能體驗還無法與燃油車相比。雖然純電動是終極方案,但插電混動和增程式目前看依然會長期存在,需要解決用戶的里程焦慮,給用戶多一種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