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造車新勢力的代表,蔚小理之所以能在新能源浪潮中站穩腳跟,從而被定義為造車新勢力第一梯隊,與它們各自所發布的代表作品有著直接關系。具體到小鵬汽車,該品牌旗下定位中型轎車的小鵬P7(參數|詢價)便是它的品牌名片,如今小鵬P7已經累計交付了超過10萬臺,市場熱度以及影響力不可謂不強。
近期,小鵬P7新增車型正式上市,新車推出一款配置,名為標準續航智行版,指導價格23.60萬元。對比現款車型,新車主要針對配置方面進行調整,根據官方信息顯示,新車僅對公發售,下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它的表現究竟如何。
(資料圖片)
外觀設計
小鵬P7新增車型在造型設計方面并未做出調整,整車依舊采用家族式的造型設計,車身線條圓潤,前臉姿態低趴,視覺效果較為運動時尚。其中該車前臉部分采用新能源車型常見的封閉式設計,上半部匹配貫穿式燈帶,并且燈組運用分體式設計,上方貫穿式燈帶內置LED日間行車燈,還具備流水轉向燈和智能燈語等功能。主燈組則位于燈帶底部,內部匹配全LED光源,點亮后擁有不錯的視覺效果。
車身尺寸方面,新增車型長寬高分別為4880×1896×1450 mm,軸距為2998mm。該款車型的車身姿態較為舒展,前后車門處配備隱藏式門把手,同時車門采用無框設計。
小鵬P7車尾部分的設計元素與前臉高度呼應,其中尾燈組同樣采用分體式設計,上方貫穿式燈組為行車燈,底部則為剎車燈組。同時溜背式的車頂線條在滑落至尾部時過渡十分自然,并且于后備廂蓋末端還有著輕微的起伏,看上去具有較強的運動氣息。
內飾設計
小鵬P7新增車型的內飾設計依舊未發生變化,整個車內座艙沿襲了家族式的簡約風格,車內功能區域劃分十分明確,而且線條應用干凈利落。用料方面,新車中控臺上方以及門板內側使用大面積軟性材質包裹,底部則為硬質材料,整體的質感表現中規中矩。主駕駛正前方的方向盤采用造型獨特的雙幅式設計,兩側以及底部還融入打孔元素,握感較為飽滿,功能按鍵區域設置圓形按鍵,該按鍵可以采用滑動控制,有點類似于蘋果的iPod按鍵。此外,該車中控臺上匹配14.96英寸的多媒體觸控屏,功能方面支持語音識別控制,衛星導航等。
新增車型車內座椅采用皮質+織物材質混搭包裹,功能方面匹配主副駕駛座椅電動調節。前排座椅采用一體式設計,填充物軟硬程度適中,乘坐舒適性優異。
后排座椅的材質以及做工與前排一致,內部填充物柔軟,乘坐時具有明顯的陷入感。不過后排中央地板有著一定程度的凸起,對于中間乘客的乘坐舒適性有些許影響。
動力系統
小鵬P7新增車型動力方面采用后置單電機驅動,電動機的最大輸出功率為196千瓦,峰值扭矩390牛米,官方百公里加速成績6.7秒。同時新車配備容量為60.2千瓦時的電池組,NEDC續航里程為480km。
車型配置及購買建議
作為一款對公銷售的車型,小鵬P7標準續航智行版整車依舊保持現款車型的造型設計,同時動力性能表現以及續航未發生變化,主要是配置方面做出調整。其中該車的功能配置基本對標入門級的480G車型,下面讓我們挑選這兩款配置進行詳細對比分析,看看哪一款性價比更高一些。
2022款小鵬P7 480G
推薦指數:★★★★
配置點評:基礎功能配置全面,性價比高
指導價格20.99萬元,提供車身穩定控制,后駐車雷達,倒車影像,定速巡航,駕駛模式切換,自動駐車,制動能量回收系統,分段式不開啟全景天窗,無框車門,全車無鑰匙進入,無鑰匙啟動,隱藏電動門把手,電池預加熱,遠程啟動,低速行車警告,方向盤四向調節,10.25英寸全液晶儀表盤,手機無線充電,真皮座椅,主副駕駛座椅電動調節,駕駛位電動座椅記憶,14.96英寸觸控液晶屏,導航路況信息顯示,藍牙車載電話,語音識別控制,4G網絡,OTA升級,WiFi熱點,車聯網,自動頭燈,轉向輔助燈,大燈高度可調,車內多色環境氛圍燈,車窗防夾手,雨量感應式雨刷,自動空調,后座出風口,溫度分區控制,車內PM2.5過濾裝置,車載空氣凈化器,負離子發生器等功能,基礎配置表現全面,性價比稍高。
2022款小鵬P7標準續航智行版
推薦指數:★★
配置點評:配置水平低下
指導價格23.60萬元,功能方面缺失前后排頭部氣囊。真皮座椅,前排座椅加熱,駕駛位座椅通風,駕駛位電動座椅記憶,后排充電接口,LED日間行車燈,外后視鏡倒車自動下翻,鎖車自動折疊,內后視鏡自動防眩目,車載空氣凈化器,車內PM2.5過濾裝置,負離子發生器等,配置水平較為低下。
車叔總結
小鵬P7本次新增的標準續航智行版其實就是我們所熟知的網約車特供版或者是行政版車型,其指導價格對比同配置版本明顯偏高,缺失大量舒適性配置,新增后排側隱私玻璃,車載KTV等專屬配置,算是“針對性補強”。不過該款車型僅對公司單位發售,不針對個人用戶銷售,因此與我們普通消費者沒有關系。
如今新能源賽道的內卷之風極為盛行,諸多車企都希望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轉戰出行市場也算是固有套路,這種操作大家見怪不怪。從銷量方面分析,小鵬P7在2022年共斬獲59,066臺的銷量數據,發揮較為穩定,但新增車型性價比明顯偏低,不建議普通個人消費者選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