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比亞迪汽車董事長王傳福在2023中國電動汽車百萬會論壇上表示:當前行業還沒有形成超充標準共識,為了破除瓶頸,建議采用“多槍快充”模式,即用兩把槍或者多把槍同時給一臺車充電,以此來最大程度地緩解新能源車主們在充電問題的焦慮。
(資料圖)
此外,王傳福也具體分析了“多槍快充”模式的5大優點:
一是可兼容過去。中國市場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有1000多萬臺,如果用多槍快充,基本都可全部兼容。
二是未來可擴展。未來的重卡或更大電池裝載量的運輸工具,需要的功率可能是更多的。1把槍120kW,6把槍變成720kW,10把槍變成1200kW,完全可以拓展。
三是對用戶友好。因為增加充電功率會增加充電槍重量,造成用戶體驗差,尤其是女性用戶。多槍快充更便捷,一個人取兩把槍好過兩個人抬一把槍。
四是對充電商友好。原有充電設施不用拆,最大程度利用了現有設施,只需增加一定數量的槍頭或柜子即可。
五是不用改現有標準。行業目前對標準爭論很多,多槍快充可以把所有問題解決掉,化解各方對標準意見不同爭論。
圖為比亞迪總部展示的技術專利墻
最后王傳福還表示:比亞迪目前在“多槍快充”領域擁有100多個專利,也愿意開放給行業免費使用。
怎么樣,看完王傳福的這一番觀點,是不是感覺未來新能源車普及“多槍快充”模式也并非那么的遙遠呢?我覺得,只要有一半的車企、充電商、電池廠家和政府能夠聯合起來將這件事給一起合力做好,那么多槍快充模式就能夠普及開來。
當然了,這里面所觸犯到的利益鏈條非常多,像蔚來就一直在堅持走“換電路線”和研發自己的固態電池,而小鵬和廣汽埃安則是在搞“800V超高壓快充技術”。他們都在各自所認定的技術領域投入了不少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因此想要他們認同比亞迪的這一“多槍快充”技術模式,本質上其實是不太現實的。
另外, 以寧德時代、欣旺達、孚能科技為主的電池廠家,也都在量產自己的超級快充電池,像寧德時代自家的麒麟電池就已經宣布量產,其續航不僅能高達1000km,還能夠做到在20分鐘內將電量充滿至80%。
所以這樣來看,王傳福的“多槍快充”模式想要真正在行業內給普及開來,其難度還是非常之大的。單就一個充電規格的統一問題,就會觸碰到各家的利益,也足夠讓人頭疼,所以到頭來恐怕也還是只有比亞迪自家的車型能夠真正用上這套充電的模式了。
有意思的是,早在去年比亞迪所推出的騰勢D9(參數|詢價)這款車型上,比亞迪便為其搭載了全球首創的雙槍并充技術。據官方數據顯示,使用雙充可實現166千瓦的最大充電功率,車輛能夠在15分鐘補能230公里,大大縮短充電所需的時間。
從部分媒體的實測結果來看,在騰勢D9車型所配備的雙槍并充技術,其最大功率可以達到177kW,遠高于官方所標稱的166kW最大功率標準。而且這個成績在大部分的第三方充電樁上面都能夠跑到,前提則只需要有兩個充電樁即可,由此可見,該技術的普及率是很高的,也不需要去找那些專門的充電樁。
最后,雖然我打心底里認同王傳福先生所說的這一套“多槍快充”技術理論,但不少網友對王董事長的這一觀點也仍持有不同意見。
有許多網友就表示:眼下充電連一槍都難求,還多槍?這不是搞笑嗎?騰勢的多槍還不如一槍充的快,尷尬;你把槍都占了,別人怎么充?沒太理解,拿多少把槍汽車也還是一個充電口,是把線接一起?還是追求技術突破、解決充電慢的問題吧,現在充電要幾小時,汽油加滿還不到10分鐘。
作為一個消費者,我認為不符合我的認知,應該一槍搞定,多槍理論我認為是技術不夠優秀吧。昨天有個領導建議建造智能房子,今天又出來一個專家多槍快充,如果把充電器直接連接到高壓線上豈不是更快嗎?目前充電方式其實不是主要問題,關鍵是充電樁少而且公用充電貴,還有就是電池的續航能力;多槍快充,那供電線路要多粗的線,用電線桿那么粗的嗎?雙槍同時充一臺車,會不會爆炸起火、事故增多?
總的來說,“多槍快充”模式肯定不失為一個好的補能思路,而且比亞迪現在已經開始在自家車型上搭載了“雙槍并充”,所以這個技術全面鋪開來或許也不過只是一個時間問題而已。
最后,你們認可王董事長的這套“多槍快充”技術路線嗎?還是說覺得只有像固態電池、800V超高壓快充、麒麟電池、換電這種才是未來新能源車“補能”領域的主流?評論區里留言說說吧,咱們一起來交流探討下。(文/優視汽車 大卓)
注:配圖來自網絡,權利歸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謝!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優視汽車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