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補監管空白!北京自動駕駛示范區啟動道路測試

  • 發表于: 2022-06-14 10:11:11 來源:中國汽車報網

不久前,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工作辦公室(以下簡稱“北京自動駕駛示范區辦公室”)發布了《北京市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智能網聯客運巴士道路測試、示范應用管理實施細則(試行)》(以下簡稱《細則》)。據《中國汽車報》記者了解,近期已有包括百度Apollo、輕舟智航在內的多家企業向自駕辦提交申請,道路測試陸續啟動。

業內專家指出,《細則》填補了監管空白,為Robobus在新場景下的規模化和商業化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將有力支撐并鼓勵其在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以下簡稱“北京示范區”)內開展測試與示范應用。

與高級別自動駕駛領域的Robotruck、Robotaxi等相比,Robobus具有自身的獨特性。一位自動駕駛行業資深工程師告訴記者,Robobus對于車輛運行速度的要求沒有那么高,行駛路線相對固定,運行道路環境相對封閉,這些看似都利好技術研發與落地;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由于Robobus以載客為目的,往往有多位乘員,對安全性的要求不僅高于Robotruck,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高于Robotaxi。

而作為自動駕駛技術落地的一個重要分支,Robobus同樣吸引著資本的關注。2021年下半年,輕舟智航獲得超過1億美元A+輪融資,資方包括美團和字節跳動兩家互聯網巨頭,這也是當年其獲得的第二輪融資。同樣將目光聚焦于此的還有傳統商用車制造商。無論是綜合性商用車企業北汽福田,還是專精客車領域的廈門金旅、宇通客車都已在Robobus領域有所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Robobus的探索,互聯網企業、初創公司及傳統商用車制造商,齊齊表現出“靈活、開放、包容”的態度。據悉,參與北京示范區測試的車輛,不少是由廈門金旅這樣的傳統客車企業提供的。

《細則》落地無疑可以被視作Robobus監管方面的一次重大進展,助推技術驗證與迭代加速。未來,Robobus在人們的日常出行中將扮演怎樣的角色更加令人期待。

北京自動駕駛示范區:以安全為底線 推動技術探索

北京示范區因開放Robobus道路測試,一直備受關注。其實,北京示范區還有眾多首創性嘗試,比如,是國內首個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商業化試點、首個乘用車無人化運營試點。如何在保證安全、鼓勵探索、促進發展與有效監管之間尋得平衡,北京自動駕駛示范區辦公室已摸索出一些經驗。

“由于Robobus搭載人數較多,對保障安全的要求更高,因此智能網聯客運巴士測試階段的管理要求與乘用車相比有所不同。”北京自動駕駛示范區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這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道路測試階段,要求申請主體依序按照空載測試、模擬載荷測試兩個階段開展測試活動。其中,空載測試是指測試車輛僅搭載駕駛人的道路測試活動,模擬載荷測試是指測試車輛搭載駕駛人并模擬乘客配重狀態的道路測試活動。二是在示范應用階段,申請主體應通過招募測試志愿者的方式開展載人測試,同時對志愿者提交的申請信息應進行審核。在車輛申請數量上,我們經過充分研討和論證,從審慎原則出發,要求申請主體在各階段首次申請測試車輛不得超過5輛,后續在滿足規定條件后可申請新增車輛。”

安全是這位北京自動駕駛示范區辦公室相關負責人最為重視、強調最多的方面。“保障乘客乘車安全是客運交通的服務底線,也是我們此次制定規則的前置條件。在制定《細則》的過程中,我們廣泛征集各方意見,按照國家現行法律法規的要求,以安全可控為前提,最大程度地保障乘客乘車安全。”北京自動駕駛示范區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詳細說明了《細則》對于安全層面的要求,“在車內管理方面,規定了每車應配備一名駕駛人及一名車內管理員,以進行車內秩序管理、保障車內安全。在車輛運行方面,我們要求申請主體應按照規定的線路、站點、運行間隔、首末班次時間和車輛數量等開展道路測試及示范應用活動,未經市許可不得擅自變更站點、路線及運行時間,測試車輛不得在許可的區域和路段以外,開展道路測試示范應用相關活動。我們還對道路測試階段進行細分,要求申請主體依序通過空載測試、模擬載荷測試方可進入示范應用階段;在示范應用階段,要求應通過招募測試志愿者的方式進行載人測試活動,市自動駕駛辦公室將對測試志愿者的招募標準進行審核,通過后方可開展載人示范應用。在保險保障方面,我們規定申請主體應購買每車不低于500萬元的交通事故責任保險或賠償保函、購買每座位不低于50萬元的乘客座位責任險、提交申請主體賠償能力自證明,且在示范應用階段會要求企業設置應急救援專項資金并提交證明。”

另據了解,在技術參數規范方面,《細則》針對智能網聯客運巴士的車長、載客人數、行駛速度、純電動續駛里程等進行了標準規范要求。

“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我們鼓勵相關企業進行技術探索。毫無疑問,智能網聯巴士填補的是智能化公共出行的空白。”北京自動駕駛示范區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我們提供的測試、應用場景能夠幫助企業進行技術迭代,使其加速成熟。”

對智能網聯客運巴士的探索,涵蓋了前瞻技術研發賦能、基礎工業能力支撐、先進監管理念與手段推動等眾多層面。北京示范區為行業推廣Robobus模式,進行了有益的嘗試。“未來,我們的政策會隨技術的發展不斷細化,提升監管的精細化水平;同時,將根據參與測試企業的反饋,在一定時間范圍內逐步推動商業化落地。”北京自動駕駛示范區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

輕舟智航:創新商業模式 技術提高效能

“隨著軌道公共交通成為很多人的出行首選,‘最后三公里’的短途出行需求,成為城市公交客運服務的新痛點,而傳統由人駕駛的短途公交車會出現因司機疲勞、視線不好、天氣影響導致安全性問題,這讓Robobus有了更多用武之地。”輕舟智航首席運營官汪堃表示,“截至2021年年底,輕舟智航已在國內10座城市測試運營了上百輛Robobus,實測里程達百萬公里,仿真里程超過1億公里。通過測試,我們預期能夠解決‘最后三公里’的中短途、相對固定線路、低速軌道交通微循環的出行需求;針對傳統短途公交的安全性問題,公司不斷地進行技術迭代,實現了安全性的不斷提升,也帶來了對出行效率的顯著提升。”

據了解,輕舟智航2019年成立于美國硅谷,同年7月發布了全棧自研自動駕駛解決方案Driven-by-QCraft,并開始在國內多座城市部署龍舟系列自動駕駛汽車,覆蓋多類車型。從蘇州、深圳,到武漢、重慶,再到北京,成立短短兩年來,該公司逐漸打通了從研發到測試運營的全流程。

“推動Robobus落地的同時,輕舟智航也一直探索并實踐其商業模式創新。Robobus可以在固定區域內,將社區、學校、購物中心或產業園區等場景,與軌交地鐵線路連接,每日可以多次往返運行,形成‘軌道交通+微循環’的商業模式,給人們的日常出行提供更大的便利。同時,依托Driven-by-QCraft自動駕駛方案,輕舟智航的Robobus還具備行人車輛避讓、自動變道、自動轉向、紅綠燈識別等基本功能,可應對各類城市復雜交通場景,例如人車混雜的路口、后車加塞、‘鬼探頭’等,帶來更高的安全性。”汪堃向記者介紹道,“在此基礎上,輕舟智航提出了‘高峰微循環+平峰網約’的運營模式,即高峰時段通過定點接駁、微循環線路的運營方式,為乘客帶來隨叫隨到、省時便捷的服務,結合拼車共乘、分擔費用,增加成本競爭力;而在平峰時段,可作為多座網約車投入使用,解決了傳統公交車日常空載率高的問題,提高城市交通效率。”

去年10月,輕舟智航發布了全國首款公開道路5G自動駕駛網約巴士,實現了Robobus網約。這意味著其開拓了Robobus的全新商業模式,相當于融合Robotaxi的運營特征,打破了兩者的固有界線。

“當前,Robobus的難點主要集中在特定場景下存在‘長尾問題’。Robobus路測的主要目標就在于快速進行場景驗證,并加以技術迭代,盡可能地加以解決。”汪堃指出,“這個過程中存在諸多瓶頸,比如路測成本高昂,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且單車單日覆蓋場景有限,不可能每天都能遇到大量、典型的邊界條件案例(Corner Case)。此外,針對路測每天產生的海量數據,完成從標注、質檢、訓練和評估整個流程,也需要花費大量時間。”

針對這些難題,輕舟智航提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輕舟矩陣。據悉,這是一整套自動駕駛工具鏈,能夠打通從研發到測試運營的全流程,實現數據的自動閉環,大幅提升算法訓練、測試驗證和迭代的效率。更重要的是,輕舟矩陣可以基于實際路測生成仿真場景,可以讓算法在虛擬環境中迭代。“一方面,這可以大幅降低純路測的成本,另一方面還能生成數百萬個Corner Case場景,通過算法有針對性的高效迭代和驗證,快速實現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汪堃說道。

目前,輕舟智航首款Robobus——龍舟ONE已成功在蘇州、深圳、武漢等8座城市實現公開道路常態化運營。“龍舟ONE車長5.9米、可載客9人、運行時速20~45公里、純電動續駛里程為200公里。此外,輕舟智航還可以不同類型、不同技術參數的車輛,為客戶提供各類定制化服務,滿足不同的公共出行場景需求。”汪堃透露,輕舟智航已與多家整車企業開展合作,一種合作方式是采購對方的底盤線控方案,進行前裝的預安裝;另一種更成熟的方式是車企采購輕舟智航的套件,后者以服務的方式幫助部署。

廈門金旅:站在趨勢潮頭 強化核心能力

對于發展Robobus,與輕舟智航這樣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供應商相比,傳統客車企業的資源稟賦完全不同,但相同的是它們都以自身優勢為本,探索技術成熟與模式落地之路。

“此次北京示范區開展智能網聯巴士道路測試,公司提供了部分微循環巴士產品。這款金旅星辰公告車型,整車造型由我們聯合英國設計公司進行正向開發,在滿足《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GB7258)的前提下,車輛兼具滿足自動駕駛上路的需求。對于客車企業而言,這是一款從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現狀出發,著眼未來,嘗試理解新時代、多元化趨勢,順勢而為、主動出擊的雙駕雙控量產產品。整車車長5.995米,載客人數24位(座位數10~14),行駛最高時速69km,配置70.47~90.24kWh電池,純電續駛里程可達340~450km。”廈門金旅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Robobus的興起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在智能化、網聯化的浪潮中,并不只有乘用車企業保持了對行業趨勢的敏銳嗅覺,商用車制造商對于前沿領域的思考和探索沒有落于下風。

廈門金旅相關負責人認為,Robobus商業化落地具有廣泛的市場應用前景,與地鐵、公交等公共出行,甚至傳統車和網約車打通后臺數據后,可實現多種交通出行的無縫銜接,有效解決交通安全、能源消耗與環境污染等社會痛點。“我們長期致力于客車基礎性研究與前沿新興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圍繞客車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等重點關鍵技術研究領域不斷進行技術攻關,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公司曾經主導并參與江蘇省及福建平潭等地的自動駕駛落地測試,并順利獲得自動駕駛測試牌照,當前,金旅公司微循環自動駕駛巴士已在廈門、深圳、北京、上海、無錫等全國多個地區示范推廣。”他還介紹道。

廈門金旅深耕客運行業多年,最為難能可貴的是對于客運市場的深度理解以及對于客車產品形態的深刻洞察。“產業變革現在處于中場階段,上半場的電動化已初見規模,下半場無疑是智能化的比拼。此外,對于客車產品而言,小型化、模塊化則是未來的特征之一。”廈門金旅相關負責人指出,“隨著智能出行的發展,城市的立體交通系統日趨完善,更加靈活小巧的純電動微巴商用車是作為填補大型公交的空隙,完成‘最后三公里’無縫連接需求應運而生。作為傳統整車企業,我們貼合智能化、網聯化的發展趨勢,通過模塊化設計思路,精準定位自動駕駛車輛應用場景的功能需求,不斷變革,適應市場。”

廈門金旅對Robobus合作模式的靈活性把握,也極具客車企業獨有的風范。“我們嘗試在不同的場景及模式下,扮演不同的重要角色,以期未來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站穩一席之地。”據廈門金旅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該公司嘗試兩種方案實現Robobus的商業化落地,一是網約點對點接駁,為乘客提供個性化出行;二是根據客戶需求,定制化開發提供滿足多元化商業模式需求的自動駕駛線控整車。

業內專家指出,傳統客車企業在面對新事物、新趨勢時,厘清自身資源及優勢,選準投入方向,把握最佳發展路徑是產業變革期穩立潮頭的關鍵。廈門金旅敏銳地把重心放在自己的核心能力上。“在研發生產階段,我們與不同的自動駕駛企業、自動駕駛平臺方對話、探討,共同確認智能網聯量產車的整體造型。設計方案定型后,由我們牽頭結合自動駕駛的真實需求對電氣、新能源動力、網絡架構、線性底盤等進行融合設計。在測試落地階段,自動駕駛平臺方牽頭對車輛自動駕駛功能及性能進行精準調試,我們配合保障車輛整體性能調測。”廈門金旅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記者 馬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