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熱議:巴以沖突再起 誰能給中東“止血”?

  • 發表于: 2023-04-07 22:04:37 來源:看看新聞Knews
02:55

沙特伊朗關系加速緩和之際,巴以“火藥桶”又被點燃。


(資料圖片)

當地時間4月6日,數十枚火箭彈從黎巴嫩境內射向以色列,以色列國防軍連續發布警報消息。作為回應,7日凌晨,以色列軍方對加沙地帶發動空襲。

沖突一夜升級 “火藥桶”為何又被點燃?

以色列軍方6日下午表示,根據初步調查結果,當天有34枚火箭彈從黎巴嫩境內射向以色列北部,其中25枚被以防空系統攔截,5枚落入以色列境內,另外4枚尚難核實,襲擊導致以色列方面4人受傷。

以軍方一口咬定,襲擊是由黎巴嫩境內的隸屬于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武裝派別實施,是對近日以色列軍警同巴勒斯坦民眾在阿克薩清真寺沖突的回應。4月5日,時值伊斯蘭教齋月,許多巴勒斯坦人進入位于耶路撒冷老城的阿克薩清真寺,進行過夜禮拜活動,以色列警方在此地驅離拒絕離開的巴勒斯坦人時,雙方兩次發生沖突,導致至少50人受傷。哈馬斯譴責此舉為“前所未有的罪行”。

當地時間6日晚,在總理內塔尼亞胡的主持下,以色列政府就如何回應當天以方遭受火箭彈襲擊舉行內閣會議。會議開始前稱,內塔尼亞胡發出嚴厲警告,稱“襲擊以色列的敵人都將會付出代價”。

次日,以軍就對加沙地帶發動了空襲,先后轟炸了哈馬斯在加沙北部和中部的兩個軍火加工廠,以及兩條地下運輸隧道。

特約評論員蘇曉暉指出,阿克薩清真寺數十年來一直是以色列占領約旦河西岸的焦點,甚至被輿論稱為是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緊張關系的“火藥桶”,目前圣殿山的管轄權在約旦手中,執法權卻由以色列警察掌握,這樣一種分裂本身就導致了局勢的復雜和棘手。

談及這次沖突的導火索,蘇曉暉認為,從表面上看,是以色列警察驅逐進行禮拜活動的巴勒斯坦人,實則暴露出以色列國內極端民族主義分子改變現狀的企圖,這也是巴勒斯坦方面最為擔憂和警惕的狀況,無疑會對本就脆弱的局勢造成直接的沖擊。

而在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研究院院長李紹先看來,如果放到當前地緣政治格局的大背景下來觀察,本輪沖突也是有跡可循,“首先是受到以色列國內政局的影響,內塔尼亞胡組建的以色列歷史上最右翼的新政府執政以來,出臺了一系列極具侵略性和挑釁性的政策,導致巴以暴力沖突加劇,另一方面,在上月伊朗和沙特阿拉伯實現‘世紀大和解’后,處境尷尬的以色列明顯加大了在加沙地帶、約旦河西岸乃至敘利亞境內的軍事行動。”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已經有超百名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在沖突中身亡,而在最近的一周多里,以軍已經對敘利亞進行了至少四次襲擊。

外溢風險加劇 局勢會走向失控嗎?

此次沖突事件引發全球關注,尤其引起伊斯蘭國家的普遍不滿。巴勒斯坦總統發言人納比爾·魯迪內表示,以色列這一行為“越過紅線”,將導致更大沖突。

阿拉伯國家聯盟5日在埃及首都開羅召開緊急會議并發表聲明,一致譴責以色列警方的襲擊行為。聲明指出,以色列應對這種威脅地區和平與安全行為的后果負全部責任。

李紹先認為,絕對不能低估本次事件的嚴重程度。首先當然是由于阿克薩清真寺的敏感性,以色列的任何動作都會引發阿拉伯世界的強烈反應。2021年時,以色列與哈馬斯等加沙地帶武裝組織就曾因阿克薩清真寺沖突交火10余天,導致數千名平民傷亡。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這次報復以方的火箭彈不是來自加沙地帶,而是來自黎巴嫩境內,這在近年來相對平靜的黎以邊境地帶屬于‘罕見’情況”,李紹先進一步指出。多家外媒評論稱,這是2006年黎巴嫩真主黨與以軍大規模交火以來,黎以邊境局勢“最嚴重升級”。李紹先表示,一旦以色列方面下定決心施以嚴厲報復,戰火極有可能外溢,屆時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和黎巴嫩,甚至和敘利亞之間,都不能排除沖突升級甚至失控的可能性。

對此,各方已經表達了擔憂并發出警告。黎巴嫩外交部呼吁國際社會向以色列施壓阻止事態升級。黎巴嫩看守政府總理納吉布·米卡提6日還表示,黎巴嫩不接受在其領土上制造任何軍事沖突升級。

聯合國也發表聲明,警告黎以邊境局勢非常危險,呼吁各方保持最大限度克制。

“正因如此,以色列方面在作出決定時勢必會十分謹慎”,李紹先表示。

不過,對于內塔尼亞胡控制局面、管控分歧的意愿和能力,蘇曉暉認為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以內塔尼亞胡未能成功勸阻國安部長‘沖闖圣殿山’一事來看,在右翼、極右翼盟友的裹挾下,內塔尼亞胡在內政外交的很多問題上正遭遇巨大壓力,真正控制方向盤的可能并不是他自己。”

美國還能說了算嗎?

除了地區國家外,中東局勢的變化還受到另一個重要的外部因素影響,那就是美國。

6日,美國在緊張局勢中敦促各方“保持克制”。白宮發言人卡琳·讓-皮埃爾表示,隨著最近的事態發展,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必要減緩巴勒斯坦人與以色列人之間的緊張關系。

“一方面,美方也在擔心事態進一步擴大,導致不可收拾的局面,但另一方面,美國仍然不會改變偏袒以色列的既定政策,還是會‘拉偏架’,被這樣微妙的心態所左右,美方能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李紹先表示。

而在蘇曉暉看來,美國對于解決巴以問題缺乏誠意,更多地還是在考慮自身的戰略利益,希望在調整中東戰略布局時,地區盟友能夠緊跟自己的腳步。美方這種態度也給巴以問題帶來了更多負面的變化和不確定的因素。

蘇曉暉進一步指出,近年來,由于美國著力推動以色列與海灣國家關系正常化,以構建針對伊朗的地區包圍圈,巴以沖突在一定程度上被“凍結”。但眼下,受到以色列國內政局變化、中東地區伊斯蘭國家和解進程的開始,以及美國將重心轉移到烏克蘭和亞太方向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巴以問題再度成為干預以色列與地區其他國家關系的變量。

“放眼中東,還有許多未解的矛盾和沖突的礁石,不僅需要各方相向而行,更需要各國尤其是大國負責任地發揮積極的作用,讓真正的和平早日降臨這片土地”,蘇曉暉說道。

(看看新聞Knews記者 宋懿)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