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美國初創公司OpenAI推出了ChatGPT,再度掀起了全球對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的關注熱潮。這款運用人工智能(AI)驅動的高級自然語言處理工具僅上線5天用戶數就突破100萬,僅2個月后,月活躍用戶數就突破了1個億,成為人類歷史上用戶數增長最快的消費級應用。
目前,各行各業都在探索,AIGC到底能帶來哪些顛覆。
5月25日,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近期,由眾安保險聯合眾安科技發布了保險業首份《AIGC/ChatGPT保險行業應用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
(資料圖)
其中提到,該項技術有望成為險企決勝未來的重要戰略性資產,其與行業的深度融合將大幅提高企業整體運營效率,而非單一的人力替代。
由于AIGC賦能險企仍處于初期階段,保險企業應用該項技術仍面臨重重挑戰,《白皮書》倡議更穩健的技術實踐,更科學的試點實驗,及更多的跨界溝通,與眾協同為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保險領域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AIGC能為保險業做些什么?
AIGC指一種可以學習復雜數據結構和規律,并用這些規律來生成新數據或解決問題的算法,與傳統機器學習算法相比,AIGC有更強大的創造能力。
若充分利用AIGC的優勢特點,可以為保險公司在保險產品、營銷、運營和客服等多個領域提供深度技術賦能,同時還可以應用于日常辦公、研發提效等多個方面。
AIGC到底能為保險業做些什么?以保險產品設計為例,《白皮書》稱,AIGC模型在以健康險、壽險為代表的人身險和以車險為代表的財產險中,有巨大的應用潛力。比如在風險因素識別上,AIGC可以分析大量的健康險相關數據,包括歷史賠付數據、人口統計和醫療資料等,從中識別出潛在的風險因素,有助于產品精算人員更好地理解不同客戶的風險特征,并制定相應的保險策略;在個性化建議上,AIGC可以根據個人醫療歷史和風險因素,為產品精算人員提供個性化的保險建議和方案,這有助于產品精算人員更好地理解客戶需求,并提供更符合實際需要的保險產品。
《白皮書》還指出,AIGC可賦能保險市場營銷服務的應用場景,比如在保險產品推薦上,利用AIGC技術,保險公司可以構建智能化保險產品推薦機器人,通過自然語言交互,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保險產品推薦和購買建議。機器人可以通過分析客戶的需求、偏好、風險承受能力等信息,快速準確地推薦適合客戶的保險產品,提高保險銷售效率和客戶滿意度。
在國際上已有類似的應用,比如2015年創立的以人工智能為特色的互聯網保險公司Lemonade,該平臺打造基于GPT-3技術面向用戶的銷售機器人瑪雅(AI.MAYA),當客戶有購買保險的意圖時,只需與瑪雅約兩分鐘的簡單聊天便能識別與處理客戶信息,推薦適配的保險產品及報價,促成交易的達成。瑪雅還通過向客戶提出有限且高質量的問題,并根據回答進行算法調整,后續可大幅度減少客戶管理時間。
在理賠環節中,AIGC也可以用于提升理賠工作效率和客戶滿意度,《白皮書》稱, AIGC可以自動評估理賠金額,通過機器學習和數據分析技術,根據保險條款、索賠信息和歷史數據等因素,自動計算理賠金額,從而提高理賠效率和準確性。
據了解,目前,眾安保險已經將AIGC技術用于碎屏險審核協助,通過對碎屏核保照片篩選,根據多維風險特征將其分為不同風險等級,采取不同的審核策略。
相關應用風險需要關注
不過,《白皮書》也提醒稱,盡管AIGC在諸多場景下展現出強大能力,但其限制和風險不容忽視。
比如,在安全風險與數據保護方面,《白皮書》提到,企業問答助手涉及企業敏感數據傳輸和存儲,需注意數據安全保護。AIGC大模型也存在被惡意攻擊的風險,如注入有害數據或使用攻擊性文本。在使用生成式AI時,需要對數據進行加密和安全措施,保護企業和客戶敏感數據。
此外,在代碼自動補全限制上,《白皮書》提醒稱,AIGC在復雜編程語言和框架方面準確性可能不高,無法完全替代人工編寫。此外,AIGC可能產生不必要的代碼、泄露機密信息、引入安全漏洞等,開發者需適度依賴AIGC以發揮人與AI的互補作用。
因此,《白皮書》建議,在實際應用中,企業應全面考慮數據質量、語義理解、安全風險、誤解風險、用戶需求等問題,確保模型的準確性和可用性。同時,開發者和使用者需掌握相應技巧和經驗,結合人工智能和人類判斷,實現最佳的協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