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電池被搶光 新能源汽車行業“電池荒”

  • 發表于: 2021-07-30 11:24:06 來源:中國汽車報

“主流企業紛紛擴產恰恰體現了動力電池行業高端電芯及優質產能不足而導致實際電池供應持續緊缺的情況。供不應求或產能過剩都是不利的,要盡量縮短供需失衡的時間差,就需盡量準確地預判行業發展趨勢。”

最近,關于“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蹲守’寧德時代一個星期”的消息在行業內廣為流傳。盡管隨后小鵬汽車方面予以否認,但傳聞暴露出的動力電池供應緊張卻是不爭的事實。

今年以來,即便受到芯片短缺、原材料價格上漲等不利因素的影響,新能源汽車產銷連連上漲的態勢仍難以阻擋,主流車企紛紛推出新車型,勢要在新一輪產業發展中搶占更多市場份額。不過,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持續高速發展,也讓破解動力電池供需平衡的問題擺在桌面上。

企業滿負荷生產 庫存電池也被搶光

前不久,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在股東大會上表示,最近客戶的催貨已經快讓他受不了了。另據接近寧德時代的消息人士透露,目前該公司相關動力電池生產線滿負荷運轉。

而比亞迪也在加大原材料的購買。今年7月,比亞迪與多氟多簽訂銷售合同,向后者采購總數量不低于6460噸的六氟磷酸鋰;同期,天際股份全資子公司新泰材料與比亞迪簽訂長期向后者供應六氟磷酸鋰的協議。業內人士指出,這兩項采購協議已經鎖定了明年年底的生產需求,按照比亞迪目前產能計算,其工廠將滿負荷運轉。

不要以為被客戶催貨、滿負荷運轉等“甜蜜的負擔”只是動力電池頭部企業才擁有的待遇。“我們是從2019年活下來的那一批企業,之前一直在恢復元氣。今年以來,公司的動力電池供不應求,就連去年的庫存都被搶購一空。”一家小型動力電池企業的負責人李銳(化名)對《中國汽車報》記者坦言,“不只我們,很多小廠的動力電池庫存也被銷售一空。目前,所有類型的產品都被搶購,磷酸鐵鋰電池相對更搶手一些。”

據記者了解,動力電池供需不平衡的問題從今年以來開始顯現,隨著整車銷量不斷攀升,動力電池供應一直處于非常緊俏的狀態。

事實上,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就曾多次強調動力電池不足對整車銷量的影響。在今年初的財報電話會議上,他指出,動力電池供應已成“目前電動汽車普及的障礙”。馬斯克預計,即使供應商開足馬力生產,動力電池供應短缺的問題仍將持續到2022年及以后。

今年3月,蔚來汽車董事長李斌在財報電話會上稱,二季度動力電池供應會是最大的瓶頸,特別是100kWh電池的供應比他們希望采購的要少,整體上二季度動力電池和芯片短缺將限制蔚來汽車月交付的數量。

今年5月初,億緯鋰能在一則公告中披露,公司現有工廠及生產線已滿負荷運轉,但預計近一年將持續處于產品供不應求的狀態中。同期,鋰電池電芯制造商蔚藍鋰芯也在公告中表示,目前鋰電池業務保持滿產狀態,估計產能瓶頸將在較長時間內一直存在。

新興能源市場調研機構SNE Research預測,到2023年,全球電動汽車對動力電池的需求將達406GWh,而動力電池供應預計為335GWh,缺口約18%;到2025年,這一缺口將擴大至約40%。

整車銷量快速增長 電池需求順勢膨脹

“目前出現的‘搶電池’現象,背后大部分原因來源在于車企‘搶積分’。對于新能源汽車來說,‘雙積分’政策的驅動效應仍然較大。但實際上,動力電池的綜合水平仍未完全達到用戶的高要求,比如安全性、價格、壽命并沒有完全實現市場預期。”新能源汽車行業獨立研究員曹廣平對記者說。

“今年把去年壓抑的需求都釋放了。”鷗瑞智諾能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盧祥軍表示,在“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和實現“雙碳”目標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車市場不斷增長,極大地拉動了動力電池的需求擴大。“反觀去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和觀望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調整的原因,動力電池的銷量比較一般。而在明確延長補貼期限后,行業加大了促銷力度,造成了今年的供需不平衡。”他認為。

來自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今年6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4.8萬輛和25.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3倍和1.4倍;今年1~6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雙雙超過120萬輛,上半年累計銷量已與2019年全年水平持平,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也由今年年初的5.4%提高至今年上半年的9.4%。此外,中汽協更是預測,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可達240萬輛。

伊維經濟研究院研究部總經理吳輝對記者表示,“電池荒”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上游動力電池實際出貨量過于集中,寧德時代一家占據了一半以上的份額,而大部分車企對于其他供應商的產品仍缺乏足夠信任,從而導致國內不少電池企業的產能對車企而言成了無效產能。也因此,整個市場呈現出總體產能過剩,但結構性供應緊張的局面。同時,下游需求的拉動也是造成“電池荒”的因素,2020年下半年到現在,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實際上是超預期的,這也讓處于產業鏈上游的電池供應商還沒來得及做好準備。

電池企業爭相擴產 車企鎖定長期產能

由于市場對動力電池的需求高企,動力電池供應商紛紛加大產能布局。寧德時代、比亞迪、中航鋰電、國軒高科、億緯鋰能、蜂巢能源等自主企業,以及LG化學、三星SDI、SK創新、松下等日韓企業都在大規模擴充動力電池產能。

7月9日晚間,億緯鋰能連發兩則擴產公告,其中之一便是公司擬以1.4億元收購金昆侖鋰業28.125%股權,并與其成立合資公司,建設年產3萬噸碳酸鋰和氫氧化鋰項目。

今年一季度,蜂巢能源披露了兩項動力電池投資計劃,將在四川遂寧市和浙江湖州市分別投資70億元,各建設20GWh的動力電池產能。4月28日,蜂巢能源與安徽省馬鞍山市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將投資110億元在當地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動力電池電芯及電池包生產研發基地,規劃年產能28GWh。根據此前的消息,蜂巢能源計劃到2025年實現200GWh的電池產能布局。 上一頁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