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動汽車市場規模迅速擴大,核心部件動力電池的環保和碳排放問題也越來越受關注。據多家外媒報道,近日,由日本、美國和歐洲多家汽車制造商以及主要云服務商等100多家企業和機構組成的國際區塊鏈組織MOBI,計劃最早于2022年制定衡量車用動力電池碳排放的國際規則。
規范電池管理及再利用
據了解,有意參與動力電池碳排放相關標準制定的企業包括福特、本田、電裝、伊藤忠商事、亞馬遜云科技(AWS)、IBM等公司,它們都是“移動開放區塊鏈倡議(MOBI)”組織的成員。該組織指出,在電動汽車的生產過程中,動力電池產生的二氧化碳約占一半。MOBI希望通過記錄和分享從生產到報廢的碳排放數據,建立一種機制來規范電池的管理和再利用,減少對環境的負擔。
MOBI的來頭不小:為了強化區塊鏈技術在汽車領域的應用,寶馬、福特、通用、雷諾、博世、采埃孚等多家企業在2018年聯合成立了一個大規模區塊鏈聯盟,這就是MOBI,之后包括本田在內的多家企業陸續加入。就連歐盟委員會也于今年3月加入了MOBI。從汽車產量來看,MOBI成員的全球汽車年產量超過2000萬輛,約占全球市場的兩成以上。
MOBI希望采用區塊鏈技術來記錄動力電池的碳排放數據,這些數據將被存儲和共享。目前,MOBI正在考慮使用二維碼和車載傳感器來記錄區塊鏈上每一個階段的數據,包括采購、生產、運輸等,并探討具體的披露方式。區塊鏈以其不可變的特性而著稱,一旦采用該技術用于記錄碳排放數據,那么重寫數據幾乎是不可能的,篡改的風險很低。
圍繞制定動力電池碳排放標準一事,除了現有成員外,MOBI還將與全球電池聯盟進行磋商,并呼吁寧德時代等中國企業參與。
對于動力電池產品來說,碳足跡(產品整個生命周期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不僅僅包括生產制造過程中的碳排放,更涵蓋上游原材料生產制造、運輸、銷售、使用、報廢、回收等各環節的碳排放匯總。為了減少碳足跡,歐盟要求加強對電池的回收再利用,使電池的回收率達到至少75%,特別是對于有價值的關鍵原材料,例如鈷、鋰、鎳等,要實現回收率接近100%。再利用方面,歐盟鼓勵電池的二次利用,例如將其作為固定式儲能系統。
至于中國,雖然目前尚未提出明確的電池全生命周期碳減排目標,但也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中提到,完善動力電池回收、梯級利用和再資源化的循環利用體系,鼓勵共建共用回收渠道。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